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点尝试
2024-3-16 8:53:23
观摩课后心得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一轮复习“矩形中的折叠问题”时,出示不同颜色的折叠后的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折叠后的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线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总结折叠后的几种情况,可以让学生两两讨论,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如下尝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2)锻炼学习意志。(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给你一个三角形,你如何能判断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图形的平移”时,出示同版同尺寸照片、窗帘上的图案、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并且形状大小都不变……”。学生自己得出了“图形的平移”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中的物体等)“平移”。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合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