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实施生本课堂教学以来,小学部的教师在郭主任的带领与组织下,教师们查阅并学习了大量的有关教学资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现将本人对生本课堂教学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学得轻松
“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学习主人 ,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课堂上,往往是我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学生们似听非听地坐那里,他们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使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自从实施“生本教育”以来,我放弃许多讲解内容,而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这样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又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主交流,进行质疑,展示成果。如:在学习《万年牢》这篇课文时,首先,进行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接着,我给出两个自学提纲:一是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二是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共出现几次?想想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汇报,我及时板书。最后,我进行简单的总结,孩子们看到板书内容,豁然开朗,明白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实在。孩子们在质疑中,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记得也很牢,自信心也增强了,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学得也很开心,对学习更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要改变
我认为老师本身首先应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应该是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上课时,我总认为学生没有听明白,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导致好生听厌了,学困生越听越糊涂。自从接触“生本教育”理念以后,我才觉得这样做很不好,老师太强势,学生太被动,学生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发挥他们的潜在意识 ,反而还让他们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虽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补课,但并没能取得好成绩,一次次的失败,让我压力倍增,每天回到寝室筋疲力尽,心力憔悴。在一次学习中,看到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的一席话:“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说得真到位,我深切感到课改的重要性。正如他人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生本课堂”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所以,改变老师的角色势在必行。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本教育”的理念,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而教师的这种对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是离不开的。上了一段“生本课”后,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完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后来慢慢摸索到老师应当学会引导孩子、做小结,而不是什么也不说,要把握好这个度,教师本身一定要变,具体做法在今后的课堂上还需继续探究、学习。
三、在“生本课堂”中遇到的问题
1、如何让学困生也尽快融入到生本课堂中来 。
通过一段时间生本课堂的实验,我发现课堂上孩子们多数都是自信的、快乐的。我有时在课堂上发现孩子们自己在讨论中,在分析中,在总结中找到规律,找到好的解决方法,真的让我惊喜。但更多的还是我对他们的不满意,为什么有些学生那么不合作?回答的不在点子上,用词那么不准确呢?课后,我反思得出几点原因:一是课改时间较短,对他们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二是班里学困生较多(插班生15人),他们基础知识差,相应的分析理解能力也差,那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有时,遇到一个稍难的问题,有的学习小组会全军覆没。
2、如何保质保量在要求的时间内能完成教学任务。
3、如何发挥优秀生的带头作用。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带头人的特点。
带着诸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继往的学习、研究生本教学的理念,将生本教育开展下去,真正做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的验证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自己也要不断的充电,成为一个魅力十足、受学生喜欢、爱戴的一位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qhdbohai.com/n517c8.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